查看完整版本: [-- 付慧琳:2012年暑期调研感想 --]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2年调查趣事 -> 付慧琳:2012年暑期调研感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文琼 2012-09-19 19:49
这个暑假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心的调研,之前也有听说过中心每年暑假的调研,在刚报名时还在担心会不会被刷掉呢。幸好,我是幸运的,我参加了中心的调研。在这二十天的调研中我也是感触颇多的,当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虽是出生在农村,但我自初中开始便是在襄阳市的时间远多于在农村老家,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我已经离农村有些远了,我比完全生活在城市中的同龄人稍强一点的是我认识各种农作物,知道主要农作物的大致生长时期。之前我也没觉得农村有多大问题,因为我对农村的认知仅停留在我小时候的一些记忆上以及我们家自身的情况上。对于打工经济对农业的影响我没有太深的感触,尽管我的父母也是外出打工。
在1998年左右我父母也一度放弃在村子里的土地外出打工,但是出于各种考虑我爸妈在我舅舅所在的村子又种了些地(仅是两三年的时间)。可能是因为我爸妈没出太远的门,所以还可以一边种地一边外出务工,现在我知道了像我爸妈这样的叫做半工半农型的农民。因为这些知识我以前从不认为农村有多大的问题,至多就是种地辛苦些,交通不方便些。后来国家又取消了农业税,接着又有了种粮补贴,再后来又实行村村通公路计划,我们农村正在一步步的改变着,变得越来越好,这一直都是我的认知,这一次下去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农村在土地、在宅基地方面还存在那么多的问题。
    我们村在取消了农业税后重新分了土地,我所知道的外出打工的也基本都分到了土地,所以我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基本上应该都是这样的。可是在我们调研所在的村二轮延包时就没有认真贯彻国家关于二轮延包的政策“在一轮承包的基础上,实行二轮延包,新承包土地需要原承包户的同意”、“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为了图方便执行谁种就是谁的,那些不在村里的人就没土地了,更严重的是确权颁证时的简单与粗暴,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长远规划。等到发粮补时,开始陆续有人回来要地,但此时证都已经颁了再重分土地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了。现在我们所在的那个村又面临着征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各种在土地上纠葛的利益也越来越复杂,要不到土地的人开始上访,一上访村里就面临各种压力,给他土地的话只能是从别人的面积上减,那就会有被减土地的人上访,如此循环往复各种行政成本能不增加吗?于是又有一种说法便是为了减少行政成本混混开始被引入,混混在村庄的痕迹也越来越多,有一位被访的农民就说他们那里90年代时都没什么混混,混混基本都是在城市里,现在农村也有混混了,他们亲眼看到混混之间打架为了各种项目。也许这些混混的威慑作用是起到了,但农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却在减弱,农民几乎都会说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到下面一实行就不是那么的对农民有利了,这在以后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像这样国家的政策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农民没有得到那么多的实惠不说,还很可能像陈师兄说的那样农民对国家优惠政策的那点感激快要被他们给耗尽了。
    以上的这些我在调研中了解到的事实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行政力量在处理事情上的简单与粗暴,行政手段的有效性在短时间是明显的,但在简单与粗暴的过程中遗留的后果也是无穷的,这也许可以作为行政成本不断上升的一个原因。
    有一天晚上我们小组在讨论时,郭师姐有提到国家的土地政策实行三十年不变有多么的不好,这个政策带来了多少问题。说实话在一开始听到这样的话时,我是非常不赞同的,我认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总是会考虑到绝大多数人的,师姐有提到说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其实就是为了那些资本家,为了资本进入农村更方便。在这样的分歧下,我认为师姐的认识是有偏见的,因为我始终相信国家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多农民的利益,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辩论,师兄师姐们有提出各种例子来指出这个政策的弊端,我也说出我知道的例子来反驳他们。当然,以我那点知识与见识我是辩不过师兄师姐的,所以到最后我辩不赢他们,我虽输了但并不是心服口服,师姐还感慨了一句“我们怎么说了这么久还没把是没说服呢”。直到后来,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土地问题,我才对三十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个政策的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改变了我对这个政策的的看法。
    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或许直到现在我也不会同意师姐的看法,我甚至会说不要以你在一些地方的一些调研就来指责国家的重大政策,我会认为是他们自以为是的指责政策。然而事实上却是我自己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以为是的去指责他们,如果像他们那样经历过多次调研,去过多个地方的人都没有发言权的话,我这个整天呆在学校和家里的人又有什么发言权呢。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却还妄加评论,像我这样的才应该备受指责。也正是这次调研让我明白了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是多么的重要,认识自己、发现自己需要实践,而这次调研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在这二十天当中我还认识到跟人谈话也是很有技巧的,访谈不是一般的谈话。刚开始是师兄师姐问我在一旁听着、做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对谈话的技巧我还没有深刻的理解,有时候也会不明白师兄为什么要紧抓这一个问题问,为什么反复问一个问题,当然,有时也确实是因为他记不住别人刚说过的话。最后几天,我开始自己找人访谈,那时才有一种深刻的无力感,想问的没办法很好地表达清楚即让别人知道我想问什么,再不然就是没办法问的深入,半天下来就只有一个感觉没问到什么东西,所记录的不过是一些很概化的谈话,能够支撑的事例几乎没有。只有在这时才知道自己差的有多远,还有多少需要自己学习。
    我觉得我在这次调研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没把自己掏空然后以一种重新去学习的态度去调研。前面已经说过我对农村有一些认识的,也是因为这样我对农村的各方面都有一些了解,所以没有特别能引起我兴趣的地方。而我们组的另一个同学她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对农村没什么了解,她有兴趣去关注农村的各个方面,去问各个方面的问题。我所缺的就是这种对农村的兴趣,因为我对他们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也因为我们所在的村跟我家乡相比在其它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我去的地方太少了,我不知道其它地方的农村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不知道要怎么问来达到在不同的农村之间进行比较的目的。
    只有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对待这一次的调研才能有新的收获,也许我做的不够好,但我起码认识了自己,认识到了该怎样去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认识到以后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的学习机会,这次调研经历让我在多个方面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了解到了关于农村的更多的信息,对农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填补了一些我自己的空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对我们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很重要把农村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人真正的投入到农村调研中去。
                                     
付慧林
                                                    社会工作1001班(大二)
                                                    2010年7月26日


查看完整版本: [-- 付慧琳:2012年暑期调研感想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ode © 2003-05 PHPWind
Time 0.018893 second(s),query:3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