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智瑾读书报告(更新2017.10.10)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智瑾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
威望: 2 点
金钱: 20 RMB
注册时间:2017-03-28
最后登录:2017-10-12

 智瑾读书报告(更新2017.10.10)

书单:
《资本论》(卷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共产党宣言》
时间:9.10—10.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学说和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进行了批判性评述,在批判的同时他也初步阐述了自己的经济学和哲学观点。异化无疑是本书的一个核心(类似的,涂尔干的核心概念:失范和韦伯认为官僚制会导致人性的牢笼)。在当时社会,国民经济事实是,“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贬值成正比”,异化现象产生了。
“异化”在黑格尔的语境中指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分裂与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在当前的语境中表现为人的劳动及其劳动产品脱离了人的控制反而转过来奴役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占有全面本质的人,一切肉体和精神的感觉都被私有制所造成的异化,即一切的感觉都被拥有感所代替,资本成为存在的形式。非人的力量统治一切,包括资本家。作为人类生命本质,应当带给人类愉悦与价值实现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异化劳动表现为1)工人与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2)工人与自己劳动活动相异化,“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象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3)工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类区别于动物正在于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性存在物,人类积极主动地去征服自然而非采取适应行为4)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资本家与工业私有制导致了工人的异化状态。同时,马克思认为除了工人,资本家也受到了资本的奴役,所有人都与真正的“人”相异化。
异化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随着市场利息率高于地租,土地集中到了资本家手中,农业萎缩,农民变为工人,地产成为工业的资本,社会的两大主体阶级形成:无产阶级与资本家阶级。农业劳动成为一般劳动,财富成为工业的资本,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劳动,完成了它对人的统治,并以最普遍的形式成为世界历史性力量。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消灭私有财产的基础上才能消除异化。“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是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对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对异化的扬弃只能通过付诸实行的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体与社会相互依存,个体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感想:这段时间读的书不多,主要是因为对马克思的畏难心理。然而真正读了马克思之后,才发现了身为社会学三大家之一的马克思是多么的博大精深。所以无论什么事,都必须勇于尝试。




暑假书单:(主要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
《政治与学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
《法律社会学·非正当性的支配》
《支配社会学》
《中国的宗教》
《印度的宗教》
《古犹太教》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世界》
韦伯在其系列作品中以理想型为分析框架,运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以世界各主要文明(西方、印度、中国、中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社会行动的解释性(动机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无论他研究的是经济、宗教还是法律与城市,西方世界如何走向持续理性化(祛魅)都是贯穿于他著作中的主要脉络。其中,主线之一的经济理性化,即(现代)理性的资本主义为何只出现在西方是韦伯的重要阐述内容。
现代资本主义以(形式上的)自由劳动力之理性的、资本主义的组织为基础。它依托于理性的持久性企业、理性的簿记、理性的技术和理性的法律以及理性的精神、理性的生活态度和理性的经济伦理。现代资本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存在于从古至今地球各个角落的文明之中,而现代资本主义则只产生于西方文明。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阐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经济动机模式之间的选择性亲和。资本主义精神指的是通过正当的经济活动而完全投入到财富的追求当中,同时避免以这样的经济活动所得供个人之享乐。这是一种对生活和工作组织的伦理取向,在生活上表现为一种合理的生活态度。宗教改革后,“预定论”使是否得救成为了信徒们一切意义的焦点,在职业的天职中无休止的工作被推荐为是获得关于个人属于选民之列的自信的最佳可能手段。职业的成功被认为是荣耀上帝的行为,亦是选民的最佳证明。由此,在禁欲主义的指导下,信徒们逐渐过着一种严格受控的、有条理的-理性生活,并将这种生活指向职业天职中的工作、财富和利润。以城市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教徒成为了担纲者。
在后期韦伯又研究了中国、印度和犹太人的宗教,一是探究这几大世界重要文明中为何没有出现理性资本主义,它们到底是怎样一个异于近代西欧的社会;二是佐证由于欧洲展现出了其特有的禁欲新教伦理作为精神动力才发展出理性资本主义。
韦伯首先探究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各层面,描绘出物质的或制度的特性,其中各点有利于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接着他对儒教的担纲者士人团体进行了检视。士人具有人文主义之礼仪的、以行政技术为取向的性格,本质上是和平主义的,传统主义的。相比于清教,儒教缺乏与世界之间的一种巨大的、激烈的紧张对立,主张人们理性地去适应世界,而非理性地去支配世界。儒教是现世的伦理,对于宇宙与社会秩序,保持着一种极度的世界乐观论,人可以在现世中达至中庸。最后一部分韦伯意欲探究作为异端的道教是否能够成为不同于正统取向的一种合理生活方式的资源从而导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途径。结果是,虽然道教中存在一些利于革新的层面,但两者的核心教义都依托于宇宙与人类社会背后的一个和谐的不变法则。并且道教的神秘主义与巫术传统既不能扭转儒教的传统主义,本身又是传统主义的。
韦伯将犹太人称为“贱民民族”。在犹太民族迁移与悲剧的历史影响下,犹太人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是其经济伦理表现出了强烈的传统主义。
印度教不可僭越的种姓制度使得印度的经济伦理也呈现为传统主义。传统主义作为一种基础的非理性因素主导了这些文明走向了相异于西方的道路。
理性化的组织或团体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西方城市是以自治团体的形式存在的城市,即获得法律保障和政治自主性,一定程度上可自治和自律的城市。东方城市受制于君侯军队和巫术有关的各种观念和制度没有能够成为自治城市,出现经济性概念的市民。这类市民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担纲者,指的是包含有特殊性质之经济利害关系的各个阶级。
自由资本的流通在促使城市的壮大的同时在削弱城市之外的地区的力量,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方,以专门官僚和合理法律为基础的合理国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形式法律,一种可计算的的法律,而非礼仪、巫术和宗教性的实质法律。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官僚制以非人格的、即事化的目的为导向,职业人和专家为主要构成成分。在官僚制的在支配下,目的理性行动和价值理性行动取代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官僚制是理性化的结果,亦推动了理性化在社会团体和行动中的蔓延。同时韦伯意识到,随着社会生活的科层化,人的个性不断地被压抑和损贬,从而造成了现代社会人性的“铁笼”。


读书汇报
书目: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
涂尔干&莫斯《原始分类》(1903)
莫斯《礼物》(1925)

一、《原始分类》   
    《原始分类》是涂尔干和莫斯的合作,他们考察了原始分类体系,描述和解释了原始社会分类体系的发展过程,并表明原始分类形式的起源是社会。科学分类的历史就是社会情感日益衰弱而让位于个体反思的历史。
澳洲的分类是根据以图腾为基础的社会所提供的模式组织(氏族)起来的,以部落的法制和宗教组织为蓝本。澳洲部落由两大基本部分组成,可称为胞族Ⅰ和胞族Ⅱ,每一胞族又分为两部分,称为姻族Ⅰ和姻族Ⅱ,两个胞族中对应的姻族间相互通婚。一种简单的分类标准是:按照胞族和姻族分类。将所有事物分归到与两个胞族相应的两个范畴中,并进一步划归到四个姻族中。部落的日常生活和信仰仪式都要严格遵循这一标准。另一种较为复杂的分类标准是:按照胞族和氏族(图腾)分类。在这时候的原始人眼中,在自己氏族类的事物与自己是有亲属关系的。事物被想象成排列在一系列一个头为中心的同心圆上,距离越远的圆,对应的是越广泛的属,或与之相反,围绕着个体,事物形成了差别。氏族的分裂和发展伴随着次图腾上升为图腾的过程。划分到同一氏族中的不同物种会成为这个氏族的次图腾,对氏族中的某些人来说彼此之间关系亲密,氏族的分裂就是按着这样的分类界线,分类出去的氏族会将次图腾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随着原始组织的继续解体与分裂,社会化作了分立出去的一个个自主的小群体,它们完全平等,彼此互不隶属,次级的图腾都位于同一水平,等级的迹象消失。
祖尼人的分类体系是澳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以部落的形态组织为蓝本。他们将自然中的一切存在都划分、标注和指定到一个单一而整合的“体系”的固定位置上,这个体系的原则是把空间划分为七个区域:北、南、西、东、上、下,中(世界中心),每一区域有所属的社会功能、颜色。在这个体系中,各个部分根据“相似性程度”或平起平坐,或有所隶属。苏人的分类体系介于澳洲和祖尼人之间。事物首先还是根据氏族和图腾分类的,但部落开始形成了空间概念和空间关系。
涂尔干和莫斯还探究了中国的分类标准,即中国人占卜预测的体系,以季节、区域、事物和物种为分类标准。涂尔干和莫斯认为这种分类是原始的,与他们所考察的分类体系是有渊源的。
涂尔干在本书中阐述了其一贯持有的“社会中心论”观点。最初的逻辑范畴是社会范畴,社会是范畴的起源,《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更为详尽地阐述了涂尔干的观点。

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是涂尔干后期的代表作品,涉及的两大主题是: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一开始涂尔干就表明之所以研究原始宗教是因为原始宗教能够展示出人性的本质的、永恒的方面,显然社会是人性本质与永恒之所在,正如涂尔干在导论中所呈现出的结论:宗教明显是社会性的。并且思想的基本范畴,包括科学的思想范畴都源于宗教,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重大社会制度都源于宗教,因此社会是一切的起源。
涂尔干将宗教定义为:“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内”。并驳斥了以泰勒为代表的泛灵论和以追溯欧亚文明所得到的自然崇拜论是最原始膜拜的观点,认为图腾制度的膜拜才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膜拜。涂尔干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建立在氏族基础上的澳洲社会,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图腾崇拜的信仰与仪式。
澳洲社会中的氏族成员拥有共同的和独有的名字,氏族(氏族从属于胞族)的名字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物种的名字,这个物种就是图腾。图腾不仅是名字,也会作为标记被表现在人或事物上,图腾所具有的神圣性也因此蔓延开来。图腾物种的生物与氏族的成员也具有神圣性,但图腾生物的形象比图腾生物本身更加神圣,氏族成员(男性成年人)的神圣性与他们和图腾物种之间的关系有关。除了位于最高位的非人格和集体图腾外,还有个体图腾和性别图腾,个体图腾是个体人格的表达,由个体争取得到。
图腾的本原是氏族。涂尔干驳斥了祖先膜拜、自然膜拜、个体图腾,“怀孕性的”与地方性的图腾等等集体图腾起源说,坚持集体图腾制度是最原始的宗教。他认为图腾物种只不过是用来表现无形的有形,这个无形就是氏族真正的崇拜对象,一种匿名的和非人格的力,即图腾本原,也可称作“曼纳”,图腾本原不仅表现为一种图腾力,也是一种道德力。图腾不仅作为有形的神,而且是确定氏族的标识,因此图腾本原只能是氏族本身,兼具了神性与社会性,这个神性是社会性赋予的,原始人将感受到的社会施加的压力想象成神,从而在人们的意识中,产生了神圣与世俗的区分。
仪式沟通了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仪式构成了两种膜拜体系,一种是消极膜拜,一种是积极膜拜。消极膜拜的目的在于避免两个世界的相互侵扰,表现为禁忌,又分为宗教禁忌和巫术禁忌。主要的宗教禁忌是指将所有神圣事物与所有凡俗事物分离开来,澳洲社会中的宗教禁忌又细分为接触禁忌、语词禁忌等。消极膜拜对于培养个体的宗教性和道德性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譬如苦行主义。禁忌体系的出现是因为神圣性是可传染的,这一性质正是集体情感和集体生活所赋予的,宗教力是实体化的集体力,也就是道德力,人们正是在集体中感受到它的。
积极膜拜不同于消极膜拜,它不致力于隔断两个世界的接触,而是致力于连通两个世界,保证图腾物种得以繁衍。第一种是祭祀,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共享行为,一是供奉行为,这种膜拜的作用是定期地再造一种精神存在,这种存在就是社会。第二种是模仿仪式,其原则是部分影响整体以及相似生成相似。这些原则是因果律的最早表述之一,因果关系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即社会强制造成的权威。第三种是表现仪式或纪念仪式,它们没有服务于功利目的,体现了仪式的娱乐性和审美观,如节日,在于巩固道德共同体。第四种禳解仪式,这一仪式与其他仪式的不同在于它是一场悲伤而非愉悦的仪式,如哀悼仪式、歉收、干旱、南天之光等。事实上,宗教力有两种,一种是善良的或洁净的,一种是邪恶的或不洁的。洁净与不洁不是两个界限分明的类别,而是同一类别的两个变体,它们包括了所有的神圣事物,一种是吉利的,另一种是不吉利的。
社会是逻辑思维即概念思维的起源。概念是结晶化的,是普遍的,是非个人的表现,是集体的表现,是作用于社会群体的。范畴是最高的概念,功能是去支配和包容其他所有概念,它是集体的产物,它不仅来源于社会,表达的事物也具有社会性质。范畴也是总体的概念,即社会概念的抽象形式:社会是包容一切的整体,是包容其他类别的最高类别。
事实上,涂尔干也试图在本书中对宗教或道德与科学、或者说是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群体必须以个体为前提,反之亦然,因为个体只有组成群体,才能继续存在下去,社会是超个体的实在,社会是决定性的,社会既是集体行动的结果,也是集体行动的发起者。

三、《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
(莫斯是涂尔干的外甥,亦是他的得力助手,《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的人类学资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莫斯的调查)
本文是莫斯对契约的古代形式所做的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这一系列研究发现:首先,古式社会中由集体而非个体之间互设义务、互相交换和互订契约,呈现在契约中的人是道德的人,即氏族、部落和家族;其次,交换的不仅是经济上有用的东西,首要交流的是礼节、宴会、仪式、军事、妇女、儿童、舞蹈、节日和集市,市场只是交换的时机之一;第三,这种呈献与回献是一种严格的义务,但往往透过馈赠礼物这样自愿的形式完成,称之为“总体呈献体系”,以澳洲和北美部落中的两大胞族为代表。特林基特和海达呈献为“竞技式的总体呈献”,又称“夸富宴”。
在波利西尼亚诸社会中,“总体呈献”是部落的长期契约制度。在萨摩亚人的赠礼制度中,存在着夸富宴的两大基本要素:一是荣誉、威望和财富所富裕的“曼纳”,二是回礼的绝对义务,如果不回礼会导致“曼纳”、权威、法宝以及本身便是权威的财富之源的丧失。同样的,在毛利人中,他们呈献的礼物上附着着“精神力”。因此莫斯认为,事物流通产生的法律关联,即由事物形成的关联,乃是灵魂的关联,因为事物本身即有灵魂,而且出自灵魂,馈赠某物,即是呈献某种自我。此外,所要还给他人的东西,事实上是那个人本性或本质的一部分,不归还是有危险的,那些被赠予的事物是活跃且个体化的,它们会力争返回本体。
在美拉尼西亚,虽然没有买卖和借出观念,不过“交换-赠予”制度高度发达,有着和卖、借功能相同的司法及经济上的操作,且这时的首长与氏族混为一体,氏族是一个整体。其社会中有一种大型夸富宴,即“库拉”,有循环的意思。库拉是贵族式贸易,波及不同的海岛,由首领专有,首领兼做大小船队的首长、商人、其随行者的受赠人。库拉仪式力图凸显出慷慨、自由、自主以及隆重,交换-赠予的基本对象是一种货币,一类是手镯,一类是项链。它们既是所有权也是所有物,既是抵押品也是租借物,既是出售物也是购得物,同时还是寄存物、托管物和受托需转交给第三者的物品,里面蕴含了经济、法律与道德的复合。此外,这种制度还具有神话、宗教和巫术的一面,即每一货币和所有赠予他人的东西中,都有一个名字,有一种人格,有一段历史,甚至一段传奇。此外还存在很多小型的库拉,部落间也有类似库拉的交换-赠予,氏族的关系也是通过这一纽带联系起来的。
在西北美洲社会中,首领的权威与声望由夸富宴决定,夸富宴中有两种重要观点:信用、期限的观念和荣誉的观念。信用产生自礼物,赠礼与还礼的期限形成了以物易物,和延期交割与现金交易的买卖以及借贷。首领的个人荣誉与其氏族的名誉与花费、高息还礼的确定性之间紧密联系,由财产引发的竞争与对峙可以决定政治地位。
现今的法律与经济制度正脱胎于古式社会的总体呈献制度。早期罗马法中,用作抵押的物通常没有价值,但它们具有人格和品性,这些事物不仅是巫术和宗教性质的纽带,而且也是一种由司法形式主义的用语和举止造成的纽带。古印度法典中强调,对礼物、赠与人,所赠之物要一丝不苟地审慎考察,给予与接受的方式不可以有半点闪失。日耳曼法中,日耳曼人的契约必须有抵押,抵押物不仅有义务和约束,还关乎交出者的荣誉、权威和“曼纳”,同时作为礼物的抵押蕴含着危险。在中国人的法律中,卖方终其一生有“哭他的财物”的权利。
总体呈献首先是一种道德行为,发挥的是一种联系群体的作用,其次,它是最古老的经济与法律制度。夸富宴的本质是给予的义务,回报的义务,接受的义务也约束着人们。夸富宴上交换的物品是具有精神的本质和个体性的物品,这些物品是社会性的,事物的流通即是权利与人的流通。夸富宴中,对荣誉的追求才是最根本的,荣誉原则使得这样的经济制度中弥漫的不是功利的经济理性主义,而是道德的。社会的经济行为,是集体情感的交流行为。也只要通过给予、接受和回报的观念,才能使社会、社会中的次群体及社会中的个体之间的关系稳定下来,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此外,莫斯也对他的总体研究法进行了阐述。本文中呈现的全部事实,都是总体的社会事实,或说一般的社会事实,这些现象既是法律的、经济的、宗教的,同时也是美学的、形态学的。社会学的原则和宗旨,就是要洞察整个群体及其总体行为。
[ 此贴被智瑾在2017-10-12 09:44重新编辑 ]
Posted: 2017-05-13 14:38 | [楼 主]
罗茜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77
威望: 77 点
金钱: 770 RMB
注册时间:2013-12-05
最后登录:2018-11-29

 

读书的量已经算多的啦,总结的也不错。不过建议对第一卷的内容也加以整理,也是加深和检查自己读书效果的过程
成长总是单调且艰巨的。
Posted: 2017-10-13 00:07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24592(s) query 4, Time now is:03-29 03:2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