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345» Pages: ( 1/7 total )
本页主题: 余练读书报告(截至2010.6.15)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ulia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1
威望: 71 点
金钱: 7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6
最后登录:2013-12-29

 余练读书报告(截至2010.6.15)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郑静 从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复制到本区(2012-10-03)

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
玛格丽特.米德《代沟》
弗思《人文类型》
普理查德《努尔人》
马尔库塞《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萨义德《东方学》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
莫斯《礼物》
赵阳《中国土地制度史》

另外看了两篇博士论文,还有一些文献。看了两个月的人类学,感觉对人类学的发展和学科体系都有所了解。而且每一本经典的人类学著作都在某一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有可能读社会学时在初期没有这样的明显,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读人类学很明显的感觉是在进行着理论的对话或者说创新。其实,很想沿着这条线先把汉学人类学著作看完,这学期这一任务是不能完成了。
有了以前一年多的阅读,觉得看其他学科的著作入门更快了!
以后有时间想把阅读的人类学书籍做一些整理,此时再发送到网上。


余练读书报告(2010年4月)

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美]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华夏出版社,1987
[英] 马林洛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1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梁永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
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夏建中译,华夏出版社,2001
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
列位.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一二卷
      《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图书馆,1987
      《忧郁的热带》王志明译,三联书店,2000
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黄剑波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余练读书报告(2010年3月)

[美]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张明德等译,译林出版社,2003
[意] 帕累托《精英的兴衰》刘北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德] 米歇尔斯《寡头统治的铁律》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意] 莫思卡《政治科学要义》任军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美] 拉斯韦尔《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2
[法] 米尔斯《权力精英》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6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台北市:联经,1979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5

        本月主要读了关于精英理论方面政治社会学的著作。严格说来,精英理论应该与政治学更为接近,比如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孟德斯鸠的政治学中就喜欢讨论政体问题,精英理论为政治学分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早期精英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帕累托、米歇尔斯、莫思卡,被称为“精英民主理论”的代表人物,晚期的代表就是拉斯韦尔和米尔斯。
帕累托主要是精英循环理论,莫思卡首次系统而全面地提出了统治阶级理论,与帕一道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学中“统治精英理论”的首创者。米歇尔斯认为寡头统治的出现不但从人性上是必然,从根本上讲,组织必然会产生寡头即少数人的统治。晚期,拉斯韦尔《政治学》一书的副标题“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阐述精英是通过运用暴力、象征、物资等方法操纵和驾驭环境来得到所之为精英的尊重、收入、安全等等,此书的不同在于是从行为主义学派来确定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区别于比较政治学和政治制度的研究。米尔斯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的铁律》的佐证,为什么这样讲呢?理由如下:前面我提到,政治组织中寡头统治是必然的,群众不仅在心里对统治者有心理需求,在组织上多数人的统治也是不可能的。成书于二战后的《权力精英》一书,是以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的。美国作为全世界最为“民主”的国家,应该是检验这一理论的最好的试金石。在米尔斯的著作中,显然,是权利精英掌握着国家,是少数人的统治。
对于精英理论确实由其一定的合理性,正如《寡头统治的铁律》所讲“成员的过麽愈大,财力越充分,组织领袖的个人权威就愈不可动摇,组织内普通成员对组织的直接控制能力就变得愈软弱。”其实当下的中国就有此种趋势:一方面政权越高度组织化,统治者的组织化程度越高,大众越难以进入,于是大众对政治就更加的漠不关心,另一方面对统治者的盲目崇拜和心理依赖就更强。在这层意义上来看,现实来看,精英理论是有一定的市场的。
但是如果我们从社会学的结构主义理论来看,精英理论的缺陷也很明显。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这就陷入了英雄决定论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现代政治制度的代议制为精英理论打开了一道缺口。

    另外,本月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还是比较有感触,比较的枯燥,然而对社会学的几个关键问题:社会行动、结构还是值得回味的。与韦伯的《经济与社会》有一定的比较意义。

    历史,古老而有趣的学科。只看了两三本,却深感当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缺失。钱穆的历史观也甚是新颖而独特:包括中国的士人政权和非封建独裁政体。我们看老一代大师的著作,可以看到他们的风骨,为学术而学术的执着,以及对中华民族在危难中的一种深沉博大的爱!





余练读书报告(2009.12.20—2010.1.25日)

[法]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性经验史》佘碧平译,上海世纪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临床医学的诞生》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
[英]约翰. 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从列为斯特劳斯到德里达》福柯一章
[德]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周红译,三联书店,1792年
[德]齐美尔《货币哲学》(上、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金钱、性别与社会风格》刘小枫译,学林出版社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图书馆,1981年

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印象非常的深刻,通读哲学史,我感觉第一,哲学也有一个转向的问题:一由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转向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二由侧重本体论到侧重认识论的过程。第二,哲学与社会学区别感受更加的直观和深刻。
正如作者罗素在书中提到,哲学家经常研究“数是什么?时间和空间是什么?精神是什么?物质又是什么?”等等,不难看出这些都是比较终极的问题,但是我感觉在不同的阶段或者历史时期哲学关注的重点还是有所不同。
一、    天主教哲学前的哲学——本体论关注
众所周知,哲学有本体论和认识论,中学课本告诉我们本体论是讲“世界是什么?”,认识论讲“世界怎么样?”。根据这个定义,从哲学的发展来看,前苏格拉底哲学的重点都是在说“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比如,哲学之父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构成”、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基质是气、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原子论着认为是原子,恩培多克勒认为是土气水与火的混合,不一而论。
当然也有其更丰富的内容,比如赫拉克利特“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绝对变化关的朴素辩证法、苏格拉底助产术的辩证法、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论。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讨论本体的居多。而且你会发现,这些观点大多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朴素的。

同时在这段时期也绽放出了灿烂的智慧。哲学的分支学科——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政治学等出现。
伦理学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师徒上有其充分的体现,他们喜欢讨论“善”、“美德”、“幸福”、“ 快乐”,这些都是后来伦理学的核心词汇,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标志着伦理学的诞生。另外,逻辑学也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中奠定。古希腊哲学迸发出的惊人智慧也使宗教的因子在其中生根发芽,在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论中,已经留足了神的地位,或许他的那个最高的理念、共相就暗指了至高的主宰——神。因此在后来的基督教哲学中柏拉图获得了至高的地位。政治学中历来会把《理想国》作为经典,无论是批判还是赞誉,它确实是个里程碑。城邦为何而存在,是怎样构成的,财产的分配如何?原始共产主义、阶级的划分似乎在这里也能找到。比如公民为三等:哲学王—金、兵士—银、普通人—铜和铁。

顺便我把理想国的思想与后来文艺复兴后的一些政治哲学进行一些简单的比较,莫尔《乌托邦》、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霍布斯《利维坦》、洛克《政治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君主论》的核心是,成功即为正义,这与《理想国》中善即为正义是背道而驰的,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折手段,伪善不仅是可以的,有时候还是必须的。《利维坦》是对希腊的反叛,在希腊神话中,因为它本生就是一个水生怪物。该书主张在自然状态下,没有正义、财产、非正义,只有战争“武力和欺骗在战争中是两大美德”,国家是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君主的权利是无限的,臣民作为契约的一方受契约的约束,统治者不受约束。洛克的《政治论》的最大不同是认为在国家和公民的契约中,君主和公民一样都是受契约约束的,权力有限;另外提出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君主是恶,立法部门是善,国家要保护个人财产,但是对财产的保护达到了膜拜的程度,大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句话与此也有某些关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表达了以牺牲自由获取平等的理念,他十分提倡民主反对君权神授,书中没有对洛克式的对财产的深切尊重。
纵观这几本在政治哲学的代表著作,我发现学者对国家的看法有一个从恶到善的过程(当然这不绝对)。就此我想到政治学里的一个几本问题:国家是为公民而存在的还是公民为国家而存在的?即国家对于个人来讲是恶还是善?(有点像萨特讲“他人即地狱”)以这个逻辑来讲,也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政权。一种观点认为,公民为国家而存在就可能是集权制或者君主制,甚者就是法西斯。亘古以来,国家政权的建立大多是在这个合法性上建立起来的,民族主义普遍存在,但不能过了头,否者就可能会演化为牺牲个人权利的法西斯。另一种观点认为,国家为公民而存在就可能是民主主义国家,它的理念是尊重个人权利,极端形态就是无政府主义,把国家看做一种恶,是妨碍公民权利的恶,现代国家大多是通过这个逻辑建立起来的契约国家,所谓契约就是合同,也就是双方公民和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都是权力分享与义务的承担者。

再回到我刚才讲到的哲学史,来看5——15世纪的哲学,这个时期被哲学被称为神学的婢女的黑暗时代,宗教统治了社会甚至包括国家。在此期间最大的一对矛盾就是教皇与国王,我把它看做笔与刀的较量,因为教皇掌握的教育权力,国王拥有武力。曾经在大多时候教皇获胜了。最终在文艺复兴后,西方世界翻开了新的一页,特别是17世纪科学的兴起使教会完全失势,国家和臣民得到了解放。


二、    近代哲学的倾向认识论特征
从文艺复兴以来,人的哲学得到了张扬,福柯也提到“在18世纪晚期以前,‘人’从未成为一个研究对象”,从反面来推那近代以前的哲学就是关于“物”的哲学,这也与我提到的近代哲学倾向于唯心主义,近代哲学以前的倾向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一致的。当然受17世纪科学的影响,经验主义哲学也盛行起来,讲求实证成为一种潮流,但是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唯物主义。
近代哲学的主体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世界是什么”转入了“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近代哲学的鼻祖,也是自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个提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的第一人(罗素语),把我这个人成为了一切思考的出发点。此后的哲学由此进入了认识论的探讨,即我认识的“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比如,贝克莱提出“存在即被感知”;休谟彻底我怀疑主义,一切都不可能认识;康德的理性哲学试图调节理性与认识的界线,我们到底认知的范围在哪里?黑格尔的主观唯心主义中的绝对精神也即使上帝;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为悲观主义的盛行打开了大门;尼采顺着这道门看到了超人哲学,扬恶的个人主义的全能者;到了马克思,哲学才扭转头来转入了唯物主义。
我们从近代哲学的发展来客观看,主流都是唯心主义的,而且重点在认识论上。可以讲,哲学史的变化是从朴素的唯物论或者是辩证的唯物论到唯心主义哲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如果仅就学术层面来讲的话。在智慧上,唯物主义往往显得要呆板、简单、朴素;唯心主义常常更加的复杂、深刻、严谨、智慧,或者说带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不是说马克思此时回到了唯物论就是对他的贬低,因为马克思的唯物论也是在极大强调这人的主观能动性上的,也是更复杂的辩证唯物论。近代哲学重视经验、理性、其实也就是对人的感受的重视和提升。以为只有人才有经验和理性。有人提出“未经经验的事物都值得怀疑”,“一切都事物都要在理性的面前接受检验”,根深蒂固的观念被拔起了。比如自亚里士多德就认为的地球中心说、地球上的事物只做水平和垂直运动,天体都是做圆周运动才完满的观念后来被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证明了全是错的,太阳中心说、物体的抛物线运动、地球绕太阳的椭圆运动等等。科学的发展表明了一切伟大的真理都不是绝对的,一旦真理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就会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三、    与社会学的一点看法
1、研究对象不同。
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中把社会学定义为“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当然这是一种偏向实用主义的定义。社会学研究的是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行动等等为题。而哲学是一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罗素认为“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的东西”。哲学是一种大学问,但是似乎是一种无用的大学问,而社会学是一种小学问,但是一种有用的小学问,它重在当下。哲学自人类开始思考的那时就开始了,社会学是晚近的学问,大概也就是200年左右的事情,孔德、、韦伯、涂尔干等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
2、方法不同
哲学的方法是思辨,社会学属于经验科学的一部分,采用定性和定量。

另外,我发现,哲学和社会学的顶峰都有2个时期。哲学的顶峰出现在BC200年左右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时期和近代十七十八世纪的康德黑格尔。社会学的顶峰出现在韦伯等经典三大家和哈贝马斯等后三大家身上。我们常常认为我们社会学的命题在经典三大家时就已经确定了,但是反观哲学史我们也可以发现哲学话语和讨论的主题在柏拉图时也已经确定了,并且更可能是那时的学说还更加的深刻。这就似乎表明了一个规则:越久越老的不一定肤浅,思想的厚度不能以年代来考察,天才的出现是偶然的,他们与时代环境与个性的偶合都非必然。




余练读书报告(11.15—12.19日)
[德]尤尔根. 哈贝马斯,郭官义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法] 布迪厄《关于电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商务图书馆,2002年
《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2005年
《实践感》译林出版社,2003年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
《再生产》商务图书馆
[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迪厄的社会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法]福柯《知识考古学》

    除了接着上个月看了哈贝马斯的一本著作,本月集中读了布迪厄的书。布迪厄关涉的领域非常多,比如:关于符号权力的政治经济学、文化理论(习性、资本、场域等)、教育不平等问题、知识分子、科学知识的探讨等等。所以有人说他是“理论万金油” ,也有人称他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鸟瞰式研究者”。“一段文字或哲学的引证加+综合调查的百分比统计=布迪厄”,确实布迪厄有些著作就是采用的这样的方法,比如在《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分析法国社会的教育资源分布状况,男性与女性;社会上中下阶层的教育分配情况;家庭出生与学生专业之间的关系等。这本书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描述性的东西多,回味的地方少。同时另外几本写教育的书业有着同样的感受,所以
没有全面的阅读。

我把自己这个月看的布迪厄的书,分一下类,教育社会学方面的有《继承人》、《再生产》;阐述实践理论的有《实践感》、《实践与反思》;关于文化的《关于电视》、《言语意味着什么》,还有一本全面介绍布迪厄的书《文化与权力》。教育方面的书我觉得看了意义不是太大,重点就是对法国教育的不平等的批判。《关于电视》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册子,他实质是对文化的批判,操纵与被操纵,电视民主与符号暴力的正反功能。其实关于工业革命过后,对于现代化或者具体说是对媒体的喉舌功能的批判已经不少,如法兰克福学派中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尤其是到了后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技术发展后人的一种异化过程,当然也有正功能的表述。布迪厄宣称这本书是“利用电视来为电视解魅”,确实电视让学术通俗化,娱乐化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现在可能有的学者为了在电视上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产生的学术恶搞也不是没有。

在布迪厄的原理论中,很强调几个词:惯习、资本、场域。在方法论上强调关系主义(他认为习性+场域=实践)、结构与生成性。很明显布迪厄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但从他的思想来源看,他对经典作家还是有所继承的,比如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权力观,再生产等;韦伯的宗教社会学中合法性的生成,布迪厄也很注重权威在认识、误识的符号中的产生、转化。说他是后现代主义者是因为他对以前的许多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他抨击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抨击社会现象学的文本分析,抨击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反对宏观与微观的对立等等,布迪厄想建立实践,特别是有关符号权力的政治经济学,将他批判的现象学分析(强调实践、经验)与结构性的分析(强调理论)结合起来,既在认识上贯通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其实我对他的伟大的构想的实现是存疑的。我认为后现代,特别是后三大家都有这个特点,都在讲要突破二元对立,吉登斯处理的是用结构性理论来解决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对立,哈贝马斯也在想用沟通理论来解决主客观之间的对立。布迪厄就更过分,他想突破的二元对立更多。然而,我觉得这些二元对立能否就这样消解了。我觉得没有。就如《道德经》里讲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其实事物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本本生就是以自己的对立面而存在,选择了是就不能使否,选择了对就不能是错。以往的研究的一元方法自有其合理的东西,只是后现代的转向让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产生了位移,我们不鞥厚此薄彼。

在从方法上,他主张关系主义的,无论是他的惯习还是实践都是在场域中形成的,也是在场域中运作的。而且后现代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概念界定的模糊性,布迪厄对他的重要概念几乎对没有清晰的界定,他自己也说概念最好是多型的、弹性的、课调整的,而不是限定的、精确的、严格使用的。




余练读书报告(10.15—11.15日)
[德]尤尔根.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
            《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
    《交往行为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阮新邦、林端主编 《解读<沟通行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哈贝马斯部分)
杨善华《当代社会学理论》北大出版社(哈贝马斯部分)

本月接着上个月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包容他者》两本著作,还是围绕哈氏著作展开,读书状态还可以,后半月事情较多,耽搁了,希望这个月能读好。

《后民族结构》、《包容他者》、《合法化危机》三本是一系列,然而感觉前两本书内容和形式上都很散,如果理一条主线的话,突出的是哈氏对现实的关怀,主张后民族的去民族化,强调民族趋同化的过程,比如欧洲的一体化,当然“包容他者”也就是从文化上淡化民族性,认为共同体要对所有的人都开放,包括那些陌生的人或者想保持陌生的人。与此与我上个月读的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形成了对照,从题目,我们就能看出两位作者观点的差异,吉登斯从历史社会学来梳理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他却认为现代社会不是民族的淡化,而是民族主题的突显,民族的边界更加的明细,无论是实体的边界还是以文化为代表的软边界,另外在哈贝马斯强调民族间的包容时,吉登斯却在强调“暴力”,在吉登斯的许多著作中,都能看到他对军事实力的突显,并且认为是构成现代社会四维因素中的一维。所以,从宏观上来把握这两本很散的书,还是有咀嚼的东西。相比之下,《合法化危机》感觉就比较有意思,书中以社会形态变量,认为原始社会是以亲缘关系为组织原则的外因诱发的认同危机;传统社会以政治阶级统治为组织原则的内因决定的认同危机;而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以非政治阶级统治的系统危机。同时他区分了两类不同的危机:合理性危机和合法性危机。合理性危机是一种转嫁的系统危机,比如经济危机;合法性危机是一种直接的认同危机,我认为哈氏更担忧的是合法性危机,因为它是由政治系统衍生出来的,而合理性危机,比如经济危机虽然它会周期性的爆发,但是是可以在局部上是可以调试好的,而合法性危机是更为根本的,还没有办法解决的系统危机。合法化危机的原理表现为僵化的社会文化系统不能随时用来满足行政系统的要求,这就加剧了合法化的困境。当然如何要得到解决,这本书是不能找到答案的,答案在于沟通行动理论。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读起来很有感觉,我认为他谈的就是国家与社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两对矛盾,同时公共领域作为国家即公共权力领域和市民社会即私人社会的缓冲带而发挥功能。哈贝马斯的看法是,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史不存在公共领域的,资本主义前期,随着报纸、媒体、书刊等发展,市民社会的兴起,一个阶层的形成了,公共领域也随之出现,同时,国家也利用媒介和公众进行交流,公共领域成为了两者交流的平台,但随后100多年的自由主义,公共性被瓦解了,它越来越深入社会领域,同时也失去了政治功能,国家私人化,私人国家化,私人领域名存实亡,国家越来越深入到私人空间,个人的隐私越来越少,它们会被轻易的暴露在媒体,书报中,生活系统被殖民化了。如何挽救这样的状况,那就是重建公共领域,为国家和私人社会建立起中间地带。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是一本及其有价值的经典著作,评论这样写道:“它是对法国后结构主义激进理性批判的回应,同时是对康德之后欧洲哲学主流全面而公允的评估。”同时说,哈贝马斯把现代性话语提高了一个层次,使得关于我们对现代性和后现代的讨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对于这样的评价,一点都不夸张,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了哈氏的贡献。总来而言,此书谈的是哲学理论范式的转变,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黑格尔开启了现代性的话语,哈氏认为以后的理论家也就是在黑格尔的话语下打转,并没有突破现代性,直到尼采为止,这就是第二个阶段,尼采让我们步入了后现代。但是哈贝马斯讲“现代性是一项完成的事业”,所以无论是尼采、海德格尔、巴塔耶、福柯等实质上都是一种主题哲学,现代性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话语还是只有回到黑格尔开创的概念,但是如何化解主客体之间的矛盾摆脱意识哲学,那就要用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和时间哲学来化解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这就转入了他的最关键的一部著作《交往行为理论》,可以说以上的东西都是为这本书做铺垫的,以上是对前人理论的批判吸收最后在此书中化解前人矛盾,得出解决办法。




余练读书报告(9—10月中旬)

[英]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
《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三大家著作的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
《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复兴》三联书店,北大出版社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德]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
《包容他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杜赞奇,《文化、权利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
[美]孔飞力,《叫魂》三联书店
   
      本月主要围绕后三大家之一的吉登斯展开。正如王铭铭在《社会的构成》序言上所讲,吉登斯的贡献首先在于对西方社会思想界各种学派的评判性总价;其次在此基础上对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论述。吉登斯的著作很多,把吉登斯的作品分为三类,一对社会理论的整体性评价的作品,如《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二对社会思想三大传统的专门论述,如《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三大家著作的分析》;三对现代社会的整体评述,如《第三条道路》。
   
  从众多的作品中抽离出了三本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社会的构成》主要探讨了社会制度与人的能动性之间辩证关系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结构二重性理论;《民族——国家与暴力》主要从历史社会学表述国家经历的阶段性特征,监控、军事力量和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主题;《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说的是现代性的外延性和心理内涵问题。另外,如果从贡献的角度来讲,可以说《对三大家著作的分析》、《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等是对西方社会思想界各种学派的评判性总价,而后像《第三条道路》是对当代政治意识形态,主要是欧洲大陆的创造性分析,所以有人也说, 吉登斯是当代与政治结合得最紧密的社会学家。
   
    从思想上来看,吉登斯受微观社会学和语言学的传统比较深,如在《社会的构成》、《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中大量引用了加芬克尔、戈夫曼,福柯,弗洛伊德的思想。另外是对古典三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对马克思的推崇。在《对三大家著作的分析》中,虽然有批判,但是更多的是对三大家的推崇。吉登斯认为,社会学的核心在于对现代性的研究,从马克思、韦伯到涂尔干直到当代都是如此,他反对后现代的提法,主张现代性还没有走完,现在也只不过是在反思现代性,这是他不同于鲍曼等人的不同地方。总之,吉登斯对总结前人社会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化理论、第三条道路、民族—国家等重要概念,无愧为后三大家之一!
Posted: 2009-10-14 12:07 | [楼 主]
刘大龙
美梦易醉,红颜易老,莫若苦练内功,健全人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729
威望: 731 点
金钱: 73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9
最后登录:2017-10-23

 

吉登斯读得很深入,自愧弗如,佩服!!
Posted: 2009-10-14 13:07 | 1 楼
刘大龙
美梦易醉,红颜易老,莫若苦练内功,健全人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729
威望: 731 点
金钱: 73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9
最后登录:2017-10-23

 

向师姐学习
Posted: 2009-10-14 13:07 | 2 楼
朱兴家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1
威望: 41 点
金钱: 4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5
最后登录:2009-12-20

 

小余这个月读吉登斯很投入啊 向你看齐!
不念昨日的成败,不作明日的幻想,只抓住今日的时刻!
Posted: 2009-10-14 13:15 | 3 楼
朱兴家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1
威望: 41 点
金钱: 4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5
最后登录:2009-12-20

 

小余这个月读吉登斯很投入啊 向你看齐!
不念昨日的成败,不作明日的幻想,只抓住今日的时刻!
Posted: 2009-10-14 13:16 | 4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余的状态依旧,代表图书馆全体同仁的心声~~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10-14 23:57 | 5 楼
王君磊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10
威望: 110 点
金钱: 1100 RMB
注册时间:2008-03-29
最后登录:2013-12-21

 

以前零零散散地读过吉登斯的几本著作,但是真的没有你这样很系统的读有感觉,还好这次有好多同仁一起读吉登斯,经验上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和认识,以后自己再读吉登斯的时候肯定将会从你们的经验中获益匪浅!赞你一个吧!
人生天地间,如何不植立!
Posted: 2009-10-15 00:03 | 6 楼
桂华
毛主席是太阳  照到哪里那里亮!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374
威望: 376 点
金钱: 376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7-11-30

 

进步很大  再将布迪厄 福柯  哈贝马斯 的主要著作读读 就有通感了
Posted: 2009-10-15 12:22 | 7 楼
李宽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54
威望: 154 点
金钱: 154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5
最后登录:2016-04-06

 

系统性更强了,体会更深了。
Posted: 2009-10-15 12:37 | 8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读书状态一直很好,现在系统的读后三大家应该会有更大收获的,一起努力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10-15 22:47 | 9 楼
« 1 2345» Pages: ( 1/7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23069(s) query 4, Time now is:04-19 09:2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