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Pages: ( 1/2 total )
本页主题: 在浮华中沉潜,苦却快乐着(中农学生观华科读书会有感)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孝庄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12-05-01
最后登录:2012-05-07

 在浮华中沉潜,苦却快乐着(中农学生观华科读书会有感)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第一 从 研究生读书报告 复制到本区(2012-09-22)
在浮华中沉潜,苦却快乐着
——参加华科读书会有感


    短短一周学习结束了,虽然人已经离开武汉,但是脑海里还浮现着华科读书会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这些闪亮的场景将成为我记忆里无法忘怀的心灵驿站。贺老师常说:“现在偌大的校园里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在华科,我们不但看到了这样一排排平静而温馨的书桌,更体会到一群理想青年为自己的未来修学储能的昂扬状态,深刻感受了所谓的“华工精神”。这七天,我们的收获就像行囊一样沉甸甸的。贺老师及各位老师的精心安排,各位师兄师姐的热情接待和细心照顾,都让我们油然感动;而华科悠长而桐树荫蔽的道路,安静幽雅的图书馆,使我们浮躁的心也渐渐宁静。正像钱理群老师讲的,华科读书会同学在喧嚣繁华的都市里开辟了一块可以安放自己心灵的净土,在浮华中“沉潜”下来,深入经典大家们的内心世界,跟大师对话,真正启迪自己的心灵,锻炼自己的思维。读书是辛苦的,但是他们沉溺于书香和文字勾画的美好世界而无法自拔,从艰涩的文字中汲取心灵的智慧,苦并快乐着。

一、华科读书会的基本建构

    华科读书会的建构比较简单,并没有复杂的科层设置和细碎的分工,更没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机构简单,活动方式单一而丰富。下面用一张表格来详细阐述华科读书会的机构设置、形式和内容安排等方面:
   
读书会基本情况介绍   
          读书会基本机构  贺老师+三个年级的读书团队(研一、研二、本科)
    依托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读书会口号         “两不要一要”:不要参加课题,不要发论文,要读书
    读书目的         “既不追求真理,也不追求信仰”,而是锻炼思维能力
    读书门类         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社会学为主,其他学科为辅
    读书进度安排    每月6~8本经典著作,先读社会学类:老三大家,然后新四大家。
                            扩展到其他门类
    读书汇报形式    读书检查汇报会上总结发言,三农中国读书论坛发读书帖、双周论坛
                     
读书会成员情况   
          读书会主体成员    研究生
    读书会成员构成层次    本科(大四准研究生为主)    研一    研二
    对于不同层次成员要求    “游击队”,可读50本书左右  “正规军”,要求全身心读书                     
读书会活动形式和内容    
          读书会活动形式               活动频率     活动形式
    读书检查汇报会(核心活动)    每月一次    同学轮流汇报本月读书情况—贺老师点评
    双周论坛                         每两周一次    一个同学主讲—其他同学提问—大家讨论
    平时的读书会集体活动               不定期    爬山、看樱花、游玩、露营等
    暑假的调研活动             一般暑假一次    驻村调研,“村治模式”
                   
读书会成员的后续培养和发展情况   
          读书会的对外交流    主要是向其他高校交流本校读书会的经验
    后续培养             “两经”工程:研究生“经典阅读”+博士生三年“经验调查”
    读书会成员发展情况    考博为主,博士毕业进高校从事农村研究工作。少部分进企业

二、华科读书会成功经验总结

(一)明确的读书目标、策略与对学生的人生定位

    华科读书会有着响亮的口号:“两不要一要”——不要参加导师的课题,不要发论文,要读书。对于读书,他们并不抱有非常高的期望,也并不赋予读书太多其他的东西,就是要读书,把读书当做一件“纯粹”的事情,避免了课题、论文等杂事对读书的干扰,首先让大家的心先静下来,这是读书会的第一步。
    读书会对于读书有着明确的目标:“既不追求真理,也不追求信仰”,而是锻炼思维能力。所以在读书内容上并不特别在意不同观点的争论,而主要通过读书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提高自身整体的素质,这就避免了由于不同同学观点分歧而造成的内耗。
    在培养策略方面,读书会有着“两经”工程:经典理论+经验调查。这把研究生跟博士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两年的经典阅读是为了获得思维的方法和能力,而博士阶段的驻村调研则是为了“学以致用”,用理论真正解决现实问题。正是基于“两经”工程,读书会的研究生结束研究生生活后大多继续读博深造。
    对于读书与人生的关系,读书会强调“学术——历史的使命”,从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情况展望社会学的发展前景,主张学生应该对国家、对民族有担当。通过读书提高自身能力,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在社会上找到一份类似高校教师这样一个收入稳定且时间、思想都比较宽松的工作,在保证自身温饱的情况下致力于国家、社会的改造中,靠能力在社会上游刃有余。用贺老师的话说,先“安身”再“立命”。这样就把学生的学术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中心致力于构建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尤其是对转型期中国乡土社会特质和乡村治理运作逻辑进行系统梳理,具有宏大的学术目标;同时又使得同学体会到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现实性、紧迫性,从而“在灵魂深处闹革命”,成为促使每一个读书会成员为之奋斗的灯塔和航标。

(二)稳定的大后方建设

    贺老师常说“偌大的校园竟然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为了放下这张书桌,以贺老师为代表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无疑为读书会保障了大后方的稳定。
    首先,中心的“两不要一要”政策把同学们从课题和论文的压力和束缚中解脱出来,不用担心毕业或者导师各种项目的困扰,使得读书会同学有充裕的时间和充足的经历读书。而贺老师利用自身和中心的地位获得其他导师的理解与支持,不但扩充了读书会的人数,而且在政策上赢得了学校和学院对读书的肯定。
    其次,中心拥有一个大会议室和几个小会议室,为读书会活动(尤其是核心活动:读书检查汇报会)提供了活动场所。中心安排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参与很简单的文字编辑工作,每个月发放250块钱的生活补助,减轻了同学的生活压力,成为促使其好好读书的动力,从经济上保证了家庭困难的孩子“不掉队”,不去做兼职以补贴家用。而读书会外出活动经费、每年暑假同学外出调研经费都由中心出,这大大减轻了读书会成员的活动成本,保障了读书会的正常运转。
    再次,华科既有的图书馆和人文社科类的图书成为读书会同学可直接利用的资源,为读书会集体读书提供了优良的硬件和环境。

(三)读书会对其成员的“筛选”

    虽然贺老师和中心老师都极力支持读书会的开展,但系里也有老师不太满意这种形式,也不支持学生参加读书会,在这种情况下,贺老师也没有强扭瓜,尊重学生导师的意见。这样从大方向上确保了读书会同学的步调一致,避免了对读书会不利言论的产生和散布。
    读书会研究生的同学基本上是经过“筛选”过的,他们有的是了解到华科读书会的这种形式 “慕名而来”;有的是华科附近的高校(像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的学生;有的是本科已经在读书会体验过的“老会员”。这些同学要么对于读书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有么已经接受过读书生活长期的洗礼,已经把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读书成为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内容。
    总之,读书会同学也是经历了几次“筛选”,并不强迫社会学系每一个同学参加,这样就为读书会的团结一致奠定了基础,对读书的强烈渴望和动力成为读书会成功走下去的前提条件。

(四)坚持“狼群”作战,加强读书会团队建设,增强“场”力

    读书会的同学在提起自己为什么能坚持下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了读书会团队这个“力量场”的强大向心力。在外界看来,读书会是一个封闭、“与世隔绝”的内向小团体;但是真正融入读书会群体读书生活,才发现这是一个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开放性、丰富性的有活力和向心力的团体。
1.贺老师的“支柱”作用
    贺老师可谓读书会的“支柱”似人物,既作为读书会的发起人,又作为读书检查汇报会的主持者和评论者,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读书上都对同学起引导作用。虽然贺老师日理万机,但每次读书会他都亲自主持,这种态度和作风无疑给读书会同学很大压力。读书会上贺老师对每个同学的仔细点评都成为鞭策同学继续读书的动力,读书检查汇报会既作为检查各同学读书情况的方式,又成为解决读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场合,用贺老师的话说,既是“检查汇报会,又是思想动员会”,把读书会同学对读书会、对读书的不满都化解掉,成为“上一个月的总结会和下一个月的展望会”。
  而在检查汇报会之余,贺老师还经常找读书会同学聊天,并常通过邮件跟读书会同学交流,这种私下交流对于鼓励大家坚持下去具有很好的效果,也成为化解同学读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的“润滑剂”,有效保证了读书会的正常运转。
    每次读书会同学出现心理波动,产生反感和失望情绪,贺老师总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作为老师开导同学,又像家长一样关怀每一个同学的成长,让同学真正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
2.读书会师兄师姐以身作则,起到标杆作用
    如果要谈读书会的师兄师姐,要从已经毕业、工作的说起。无论是博士毕业后留校的吕德文师兄,还是已经在西北农林大学工作的赵晓峰师兄,都为以后的同学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他们是从读书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成为社会上为数不多的能把理想跟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成功人士”,这种榜样的激励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向以后的同学宣示:读书会的培养模式是成功的,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
    如果说上边两个师兄的榜样作用还遥不可及的话,那么现在还在读书会的同学的榜样作用无疑更为真切。就像现在读书会的田孟、杜鹏等,从大学就开始阅读社会学的经典著作,现在读研一已经有了相当量的积累,每次检查汇报会上都能侃侃而谈,对于读书会同级的同学的问题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解答,在双周论坛上也可以深度交流,在生活上也对其他同学多一些关怀,他们成为读书会的骨干力量,对于维系读书会的正常运转起到关键作用。
    研二、研一、大四这种阶梯化的读书队伍让不同年级的同学有了参照,实现了老会员“传帮带”,新会员“比学赶帮超”的势头,这种正反馈一旦启动,就会逐渐进入读书的“快车道”,同学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有的每月能读一二十本经典,而这在外人看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3.读书会同学生活上相互关心,“不让一个人掉队”

    下面是读书会同学很规律的一天读书生活作息表:
   
时间               事情
7:00                         起床
7:00~7:30                         洗刷
7:30~8:00                         早饭
8:00~11:30      图书馆读书
11:30~12:00    午饭
12:00~14:00    午休
14:00~17:30    图书馆读书
17:30~18:00    晚饭
18:00~18:30    散步或爬山
18:30~21:30    图书馆读书
21:30~22:15    晚练(跑步、打太极拳等)
22:15~23:00    上网、洗刷等
23:00                       休息
   
    看到上表,我也不禁唏嘘感慨,在如此繁华的大学校园里竟然还有人能几年如一日这般生活,就像桃花源里的槛外人一样平淡而又平静。这种修行般的生活注定是单一而枯燥的,但为什么华科读书会同学能坐这“冷板凳”呢?
    一方面,他们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一种学术的自信和内心的强大;另一方面,也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读书会这个团队给了他们这样的力量。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如饥似渴享受着大师和学术带给他们的魅力,自己也会感到压力;而当自己的读书遇到挫折、感到失望的时候,又是读书会的同学(包括贺老师)为自己解疑答惑,安抚受挫的心灵。只是因为读书会,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以诚相待,真心关怀每一个同学的生活,“不让一个人掉队”成了读书会的最高要求。
    如果读书一直按照这样的作息表进行,我觉得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去。所以,在读书之余,读书会同学也组织了很多集体活动:比如爬喻家山、去武大看樱花、去武汉的各种旧书店“淘宝”、定期的文体活动、每年一次的暑期调研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点缀着他们枯燥的读书生活,使他们平静的读书生活之余亦能感受到集体生活所特有的韵味,让大家的心紧紧贴在一起,成为读书会的润滑剂和粘合剂。建立在这种真挚的友谊(甚至是手足之情)上的集体生活体验让大家颇为珍惜这段美好的岁月,很多读书会同学还相拥成为恋人,准备携手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五)读书会兼容并包的学术态度

    虽然读书会是以中心的名义建立的,读书会同学也主要是社会学系背景,但是读书会又不局限于社会学的经典教材,他们采取的是像北大一样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态度,尊重学术的多元化,也尊重不同的学术观点。
    从读书会成员的学科背景来看,主要是社会学系,还有社会工作、法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虽然术业有专攻,但是总能找到共同关心的话题,这就引出读书会推荐的图书的种类。
    读书会推荐的也是以社会学类的为主,包括老三大家、新四大家、中国社会学学者,同时兼容其他门类: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哲学、文学等等。正是这种主次分明的图书让大家能够获得对话的空间,不会你说你的,我唱我的,互不干预。以社会学为主,又不局限于社会学,这种打破学科限制的方式成为读书会成员交流的基础。
  而从读书会成员来看,则更能体现出他们的特点。读书会同学以华科社会学系研究生为主体,同时包括华科本科生、华科其他学科(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同学、武汉地区其他高校(像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同学、全国其他地方高校(像这次去的江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的学生,虽然这些同学参加读书会的时间很零散,也不能够连续,但是读书会依然采取热烈欢迎的态度,无论是读书检查汇报会,还是中心的读书论坛,都欢迎其他学校同学积极讨论。这种开放的办学态度建立在读书会坚强的内核的基础上,同时又使其他同学成为读书会成长的见证和监督者,成为促进读书会成员自我认同和自我激励的促进因素。

三、对于华科读书会经验的深入思考

(一)对于现行大学教育体制与大学生活的背离与反叛

    经历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浪潮,大学并没有像改革者描述的那样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反而越来越成为制造牟利工具的机器加工厂,大学的庄严性与学术性渐渐被商业性和铜臭所笼罩,整个大学弥漫着浮华和功利的阴影,而大学教育体制的僵化和死板更让浮躁的大学雪上加霜。在大学校园里,很难再现同学朝乾夕惕,奋发读书的情景,很多学生沦落为游戏和爱情买卖的牺牲品;大学里少了“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壮志青年,却倍添了“不管黑猫白猫,能逮着耗子就是好猫”的唯利是图的功利青年;少了有责任、有担当的国家建设者,多了玩世不恭、率性自为的消极分子……
    华科读书会,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完全背离和反叛:从教育心理上尊重学术经典,尊重学术和大学的神圣性;从教育方式上颠覆灌输式教育,更像传统的“学院式”教育,实现“阅读、思考、交流、总结”相结合的新型学生培养模式,这虽然不是独创,却是在当前高校的研究生院里很少见的方式。这种虽不新颖但特立独行的教育方式,无疑让我们在乌烟瘴气的高等教育体制里嗅到一股清雅之气,看到研究生教育的一方净土,一块“纯粹”的心灵世界。
(二)理想与现实相结合,让读书会同学获得稳定的心理预期
    读书会对自己定位非常明确,所以读书会成员硕士毕业后一般都会继续深造,最终走进高等学校的教育岗位或研究岗位。这种明晰的教育路线让同学们看到一种生活与理想完美结合的前景,未来既可以活得有尊严、受到社会承认,又可以致力于中国学术体系的构建,成为有担当、有能力的学术中坚。这种培养策略拉长了教育年限:两年半的研究生+三年博士生,注重对于学生的长远期规划,让大家有稳定的心理预期,因此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潜心修行。
    从读书带给大家的感受来说,虽然读书生活单调、简单、平静,有时甚至平静地没有波澜,让人生厌;但是另一方面,当读书会成员真正潜入书中的时候,又能通过文字获得无限的想象和思维逻辑体系的构造,从而获得一个丰富、鲜活的书香世界,这种心灵的体验弥补了现实世界的缺憾,让读书会同学能够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现实和理想的结合。
    贺老师一直强调读书的三个作用:一是可以获得知识,二是锻炼逻辑思维方式(这也是读书会的最重要的目的),三是提高自己的“情商”(贺老师定义为“强大的意志力和专注力”)。正是这三个作用的魔力让同学们如饥似渴吸吮着经典的营养,读书已经渐渐成为大家生活的必需品,正所谓“三日不读书,其面目可憎”。通过阅读经典进行思考,从而获得强大的心灵世界,让读书会同学不跟外界同学比吃穿、比相貌打扮,而是注重学术自信的培养和暗示,从而获得对读书的正面肯定,平静的内心世界往往蕴含着强大的心理能量。

(三)读书的滚雪球效应

    如果用一个关系图来描述读书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的话,可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读书的速度(这种速度是建立在对经典的良好的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一种“通”的境界的有“质量”的速度)遵循的是正反馈曲线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加速上升态势。一般读书会成员都会体验这样的读书心路历程:刚开始的激情澎湃——中期的焦虑和困惑——后期的苦读攻坚阶段——最后把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这种心理体验体体现了读书的这种“滚雪球”似的作用原理,刚开始起步非常艰难,常常是雪球一滚就碎,但随着雪球体积的增大,表面黏着的雪会越来越多,最终走上正反馈路线,所谓“越滚越快,越滚越大”。
    读书会要求每个同学每个月读6~8本书,在外人看来根本不可能,但是读书会成员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不但每月6~8本,有的同学甚至每月能读十几本、二十几本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用一个大四同学的比喻,读书渐渐进入“高速公路”,而一旦上道,就只有加油门和把握方向盘,没有踩刹车的必要了,这时候读书进入“高速”阶段,进入“自组织”状态,读书会已经不再是同学的束缚,而同学反而成为读书会的促进力量。这种由“束缚”——“促进”的转变实现了读书会质的飞跃,更使得读书会能够代代传承,经久不衰。
    读书必然要经历一个化蝶的痛苦经历,刚开始读一遍一头雾水,但是贺老师强调“至少磨练了意志”,而后来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质的飞跃,真正达到一种“融通”的境界。那时候能体验到的幸福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就像一位读书会同学的描述,读书就像爬山,爬山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当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回首自己攀爬的征途,则真正有一番开阔的视野。但还不仅限于此,继续往上爬,当爬上又一座高峰的时候,就有了另外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种攀登学术经典之高山的幸福体验促使读书会同学更加努力,从而“这峰望着那山高”,不断奋发向上。

四、华科读书会对于农大读书会的启示

(一)读书会的目的与目标定位

    贺老师有句话:“要么认真,要么应付,千万不要认真地应付”。华科读书会对于自己的定位是很明确的:锻炼思维逻辑,他们是认真地读书。反观我们的读书会,我们办读书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能否将农大读书会的目的清晰地表述出来,这可能是读书会成功办下去的前提条件。而这种方向性的把握,还是由老师跟同学协商,最终由老师明确提出,以作为读书会同学的“定心丸”。

(二)读书会导师的指导作用

    华科读书会能够顺利办下去,贺老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前期跟院里与学校协调,读书检查汇报会的主持人兼评论员,平时读书会同学的沟通与协调,暑期调研活动的带队者……可以说贺老师为读书会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在办读书会时,如何定位导师的作用,如何让导师成为读书会的“灵魂”,值得思考。

(三)读书会核心成员的培养

    华科读书会是团队读书,团队里面还有一个梯队结构。梯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团体的梯队结构,从最高层的贺老师到博士到研究生再到本科生,贺老师作为最高层、最核心的人物,是读书会的思想领袖及方向人物,博士可以知道研究生、研究生带本科生读书,一层一层地“传帮带”;二是团队内部的梯队结构,华科读书会下分三个子读书会,分别为研二、研一和本科生。在每个子团队里,成员之间的读书水平也是有梯队结构的,都有几名核心成员。以我们所在的研一读书会为例,田孟、杜鹏、印子等几位同学在本科时就已经参加了读书会,他们读书的时间长且思想逐渐成熟,他们对于读书的坚定性和他们因为读书多所变现出来的思想深度、分析能力在不断地感染或激烈着同一级的读书会成员。一方面,积极分子为读书会其他成员树立了读书的标杆;另一方面,他们也承担了读书会的联络工作和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因此,积极分子即团队里的核心成员的作用十分重要。相比而下,农大的读书会没有梯队结构,也没有核心成员。在何老师下面,就是一群研一的学生。不管是读书态度还是读书水平上,大家彼此之间的差距很小,既不能给予帮助也不能相互激励。

(四)注意不同学校的学制与要求

    华科社会学系硕士有两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不用发表任何论文就可以顺利毕业,导师(如果支持读书会)也会尽量少安排同学的课题任务。而农大学制为两年,期间还要发表至少一篇论文,而开题答辩更是早在研一下学期就开始。
  目前农大读书会的主要成员是研一的学生,只剩下一年就要毕业,且马上面临开题的任务。如果照搬华科的读两年书、读诸多经典,不仅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办读书会的时候要考虑这种学制与学校要求的不同,根据自己的特殊性灵活制定读书的形式和内容。

五、后记
    虽然我们在华科的时间不到十天,所认知和了解的读书会的情况难免有疏漏,但是通过这些天跟读书会同学同吃同住同读书的真实体验,通过亲身感受他们读书检查汇报会、双周论坛、文体活动(爬喻家山,在喻家山上交流等),我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特有的魅力。读书已经融入每个同学的血液,成为支持他们的自信与内心世界的强大力量。
    贺老师常说“不怕慢,就怕站”,我想再华美的文字也不过是过眼烟云,要想真正领悟读书会的要旨,体验读书的精妙,必须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习安排,排除一切喧嚣与浮躁,真正让自己的心灵沉潜下来,融入书香世界,去探寻真理和智慧。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20年代的“新民学会”,主席跟那一群有志青年共同创办了这个读书交流会,最终成为一个培养有志青年,修学储能的进步团体,为中国近代发展描写了重彩一笔,不得不让人称道。那是个民族危机异常严重的时代,也是个英雄儿女辈出的时代。今天,华科的同学是否正在演绎新民学会的传奇经历呢?一百年后会不会成为中国学术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事件呢?只能让历史去检验。
    腹有诗书气自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虽然我还没有踏入研究生的门槛,但我愿意在浮华中沉潜下来,安放自己跃动的心灵,真正体验读书所带来的美丽与感动,身体苦却心灵快乐地度过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希望两年后能够跟华科同学“喻家山论匕首”!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不读书夫复何求?
Posted: 2012-05-03 09:50 | [楼 主]
孝庄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12-05-01
最后登录:2012-05-07

 

这是我师弟宗世法写的。大家凑乎着看啊,版面不好排,图表无法显示,要是能直接上传附件就好了。今天晚上我就要在我们图书会是上传播华科经验了
Posted: 2012-05-03 09:52 | 1 楼
田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61
威望: 861 点
金钱: 86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8
最后登录:2023-02-15

 

认真看了感想,写的很好!遥相鼓励,一起努力!
研究新领域,开辟新战线。做好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的准备!
Posted: 2012-05-03 12:15 | 2 楼
李永萍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359
威望: 359 点
金钱: 3590 RMB
注册时间:2011-04-06
最后登录:2017-11-17

 

写的很好……一起加油哈
付出了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就肯定没有收获!
Posted: 2012-05-03 14:26 | 3 楼
石峰枫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94
威望: 294 点
金钱: 2940 RMB
注册时间:2011-04-29
最后登录:2013-03-19

 

写的很具有条理,并且观察的很具体,分析的很透彻,强者!
巅峰之枫叶傲然于风霜!
Posted: 2012-05-03 21:24 | 4 楼
guansha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15
威望: 115 点
金钱: 1150 RMB
注册时间:2008-03-14
最后登录:2020-12-07

 

写的很不错,总结得很全面很精辟。当局者迷的我有点清醒了。。。
Posted: 2012-05-04 11:00 | 5 楼
印子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435
威望: 435 点
金钱: 4350 RMB
注册时间:2010-12-10
最后登录:2022-04-27

 

世法写得很到位,我们自己都没系统总结过,华中大现象指日可待呀!
我最大的天赋就是勤奋。
Posted: 2012-05-04 20:36 | 6 楼
杜姣
坚持就是胜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512
威望: 512 点
金钱: 5120 RMB
注册时间:2009-09-13
最后登录:2017-11-18

 

总结得好全面,细致入微,强!
Posted: 2012-05-04 21:48 | 7 楼
张雪霖
级别: 风云使者


精华: 0
发帖: 591
威望: 591 点
金钱: 5910 RMB
注册时间:2010-01-10
最后登录:2021-11-02

 

期待瑜伽山论匕首!
我要做珠穆朗玛峰上的一棵树!
Posted: 2012-05-04 22:21 | 8 楼
卢雅倩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0
发帖: 143
威望: 143 点
金钱: 1430 RMB
注册时间:2011-04-03
最后登录:2013-03-22

 

总结很到位,真的是旁观者清
勤为书山路
Posted: 2012-05-05 12:25 | 9 楼
« 1 2» Pages: ( 1/2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Total 0.020291(s) query 4, Time now is:03-28 17:35,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