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 45» Pages: ( 3/5 total )
本页主题: 魏程琳读书报告(更新至2012年5月31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魏程林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69
威望: 269 点
金钱: 2690 RMB
注册时间:2010-03-18
最后登录:2013-11-10

 

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是对之进行思考就越是感到持久和日增的敬畏,那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终其一生为恢复人作为人的尊严而构建其庞大的理论学说体系,希望自己作为判断力那座石桥架起的自然通向自由王国的道路,自由的道路上充满鲜花,却只是一个书斋里的梦想。

12月读书报告已发,请各位批评指点!
学 问
Posted: 2011-01-14 23:47 | 20 楼
魏程林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69
威望: 269 点
金钱: 2690 RMB
注册时间:2010-03-18
最后登录:2013-11-10

 

Quote:
引用第106楼孙龙于2011-01-15 21:17发表的  :
幸好没有和你住对面宿舍,否则我会被你打击的不行呢,我在想,老乡读书生活应该是没有睡眠的,或者最多也就休息三分钟,是吧。


龙哥说的我脸红,我看得糊里糊涂的,只是混个面熟而已,离龙哥融汇还差的远。以后会更加努力在深刻理解上下功夫。
学 问
Posted: 2011-01-16 00:23 | 21 楼
魏程林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69
威望: 269 点
金钱: 2690 RMB
注册时间:2010-03-18
最后登录:2013-11-10

 

发现上传的附件一旦下载都会出现文件破坏的问题,所以不得不还把一些读书报告发上来。



一月读书汇报
自上次开完读书会以及在寒假期间,间间断断读了一些书,做个小结,就要开始新学期的读书任务了。主要是补习了古希腊历史和法国大革命史,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感受一下产生卓越思想那个时空的土壤。我比较关注的是希腊城邦民主制度和法国大革命群众心理,以前总觉得希腊很难把握,因为有那么多的邦国和灿烂的群星,读了《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就有了比较清晰概括的认识,那个时期就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但他们既要保证自己城邦的独立自由还要维护希腊人的尊严,外敌的入侵尤其是波斯的入侵促成了民族的融合和认同。比较喜欢希罗多德的《历史》,听这位故事大王以波斯人的征服史为主线,张弛有度的描述了古代西亚、希腊的政治、宗教、历史、宫廷等。真是觉得以前读的书都用上了,荷马史诗很有益于理解古希腊历史和哲学。
希腊城邦民主制度,是在公元前800年左右的小国寡民,一个城邦(以雅典为例)没有我们现在的一个县城大,那里的民主大都是直接民主,广场集会投票或者抽签或者瓦片淘逐。曾经听一个很有名的法学家讲把中国划分为若干个小国就能实现民主制度,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什么事真正的民主?我时常想民主也许就是个伪问题,民主的目的是什么?价值追求是什么?最可怕的是不关注中国的时空土壤而盲目照搬外国的民主、自由制度,可能开始也会注意,但是一到具体的研究中就忘记了这个根本前提。
一直为法国的浪漫着迷,法国大革命在继美国独立运动之后,成为西方近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革命之一,在大革命之后很快就有很多研究出来。资产阶级革命、贵族革命、民主革命、宗教革命,吉伦特派、山岳党人、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最后是波拿巴,立宪派、保皇派、革命派中的温和派和激进派,各位其利,保皇派联合特权阶层勾结国外军队进攻自己的祖国,民主派利用群众实现自己的恐怖和独裁,军人利用其刀剑恢复大革命的要推翻的帝制,各派纷争,闹嚷嚷你方唱罢我登场,巴黎人民和法兰西人民迟早会醒来,醒来之时就是破坏革命的敌人倒台之时。米涅在书里很细致的叙述了整个革命的历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路易十六、罗伯斯庇尔、波拿巴还有那些忠臣与佞臣,革命投机分子等等,《剑桥史》中说米涅此书带有较强的宿命论色彩,我觉得米涅能让人感觉到那个时候人民到底是怎么想的、什么反应,文字优美动情,总结文采飞扬又不失历史警语。可能就是缺少理性分析。至于那个时期的群众心理研究,今后还会继续关注中。



12月读书笔记


康德读书月随想


法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候,德国在同一时期也在进行思想领域的革命,当法国的志愿者战士在战场上抛洒热血的时候,德国的民众都在向康德哲学抛洒鲜花,海涅写道,1789年康德哲学几乎成为德国的唯一话题。这一方面表明普鲁士王国封建势力的强大,一方面说明了德国资产阶级和民众软弱妥协,只能寄希望于君主的善政,而学者也只能进行书阁里的革命。康德哲学也表现出时代的特征。

康德哲学主要来源于欧陆理性主义传统和英国经验主义思潮,休谟的人性论达到了经验主义的高潮,同时以他的怀疑论终结了经验主义。康德说,休谟的怀疑论打断了他的独断论的臆梦。他就开始从根源上进行检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从而为理性划定界限,开启了批判哲学同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

一切知识开始于经验,但并非都来源于经验。

康德讲,知识的来源,溯源到先验哲学,一切知识的都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之中,时间和空间都是先验的。所以自然界的原理和法则要靠人的理性来确定,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人为自然界立法。但是一切理性都是在经验范围内的或者是可经验范围内的,脱离经验的理性是臆想。自在之物存在但却不可认识,我们只能通过直观来认识自在之物的影像,这就个柏拉图的理念论比较相似。这也引起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双方责难,唯物论批评他承认自在之物但不可认识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唯心论批评他根本就不应该承认自在之物存在。所以康德哲学里面存在着许多的妥协与独断。

从理性来说,自由、灵魂和上帝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实践中却是可以想象的或者假设其存在。所以就产生了人为自己立法的伦理学和道德宗教。

人只能是目的决不能是工具。

“自由”是康德哲学的基石,人只有有了自由,才能够作为一个具有人格(区别于动物)的人而存在。在理性的范围内,作为自在之物的人是不可认识的,但在实践中却是可以考察的。伦理学的最高准则就是:你的行为除非成为普遍法则否则你不该行动。康德伦理学中的道德学说,与前人不同的是把道德从功利之中分离出来,柏拉图讲最高的理念就是善,亚里士多德讲最高的善就是幸福,直到文艺复兴启蒙时代学者大都将幸福和道德等同或者混为一体。康德讲,我们追求幸福的同时的并非为了善,从而这样的行为也与善有区别,有可能其中只是部分的含有善,这只是功利主义的取向。而每个人的行为都应该以善为准则,当我们达到善的最高时,幸福就会自然而来,也就是康德所讲的配的幸福,即善和幸福在一个人的行为中具有适当的比例。究竟有多大的比例康德没有说,恐怕也说不清楚。

为了把知性和理性,自然和自由,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结起来,康德写了他的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其中主要讲人的情感,最终形成了知、情、意的体系结构。美是个人无概念的感性感受。而崇高却能引起人的巨大感、畏惧感,具有尊严和道德的意义。为了把美和道德联结起来,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表现。道德必然导致宗教,在这个意义上人类才需要宗教,道德的目的也只能是宗教,所以康德的宗教学说是道德宗教学说。为了人类的善和幸福,康德在纯粹理性之中预留了自在之物不可认识,就可以在宗教中重新复活上帝慰藉大众的心灵。

康德提出:

我们能够认识什么?

我们应当做什么?

我们还能期望什么?

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最终的问题:人是什么?

那么人到底是什么呢?

人是通过审美经验意识到自己的普遍性自由的存在,人在自然目的中意识到自己必然要以道德为终极目的的存在,康德哲学最后的结论是:整个世界的最高目的是人或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所以人是自由的存在者。

进步的历史观,反动的政治哲学

康德在其人生的最后阶段开始了历史理性批判,认为人类历史是朝着好的方面普遍前进的但是也存在在堕落,人类在自己毁灭着自己。

论及政治时,康德综合霍布斯、卢梭的自然学说和卢梭的自由学说、霍布斯的国家学说、以及格劳秀斯的和平学说,认为人是生而自由是终极目的,自然状态下无善恶之分,只有组成国家之后才在政治公民社会中生活,国君应该勤政爱民,公民一旦组织成国家就应该听从国家指挥,即使国家收取不应当的税费、进行不应当的战争国民也应当服从。比起洛克建立起的公民革命权的学说,康德无疑是反动学说,主张凡是叛国、起义或者煽动动乱者都应当处以死刑,无论如何公民不应当去摧毁政权,因为他不具有任何合法性,所以人民只能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即善政。



结语:

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是对之进行思考就越是感到持久和日增的敬畏,那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终其一生为恢复人作为人的尊严而构建其庞大的理论学说体系,希望自己作为判断力那座石桥架起的自然通向自由王国的道路,自由的道路上充满鲜花,却只是一个书斋里的梦想。










学 问
Posted: 2011-03-05 22:56 | 22 楼
魏程林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69
威望: 269 点
金钱: 2690 RMB
注册时间:2010-03-18
最后登录:2013-11-10

 

这个月几乎被黑格尔的思想锻炼的喘不过气来。
学 问
Posted: 2011-03-31 23:04 | 23 楼
魏程林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69
威望: 269 点
金钱: 2690 RMB
注册时间:2010-03-18
最后登录:2013-11-10

 

昆曲《牡丹亭·游园》中有一曲词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读德国古典哲学亦有此意境。马克思高度称赞“德国古典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版”。如果说康德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那么黑格尔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推演到顶峰的人物,也将人类哲学发展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黑格尔哲学无愧于西方哲学的蓄水池美誉。在哲学的历史脉络里和德国当下的学术政治背景下,黑格尔哲学无疑是历史和时代的孩子。



读书报告已报上,请各位批评指点。
学 问
Posted: 2011-05-06 23:46 | 24 楼
魏程林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69
威望: 269 点
金钱: 2690 RMB
注册时间:2010-03-18
最后登录:2013-11-10

 

Quote:
引用第142楼王海娟于2011-05-15 22:24发表的  :
一如既往的让人震撼。对德国古典哲学已经把握的很深了,强烈建议读读杨祖陶的《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可以把你这段时间的阅读串起来。杨祖陶对古典哲学的研究比邓晓芒厉害多了,但是他的名声反而被学生超过了。

确实非常钦佩杨祖陶先生,一生低调,学问做得极其扎实。这本书非常好,我读康德的时候读过了,真是读德国古典哲学的必读书目。谢谢你
学 问
Posted: 2011-06-05 21:53 | 25 楼
魏程林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69
威望: 269 点
金钱: 2690 RMB
注册时间:2010-03-18
最后登录:2013-11-10

 

Quote:
引用第145楼宋卓秀于2011-05-23 20:47发表的  :
“删繁就简清晰透彻,语言词句典雅优美,体系结构玲珑剔透。”言辞优美啊!
论坛真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库存,吸纳不完啊。。。我每逢看到哲学的内容,就一头雾水,很头疼。打算先读社会学,然后读哲学,不知可否,还请大家不吝指教啊~~


可以啊,我读哲学说实话确实是个人兴趣爱好,另外觉得一切知识都跳不出哲学的圈圈,所以就读了。哲学确实能够锻炼一个的思维、深刻思想、开拓视野,但是一般比较难读,可以先读社会学其他的学科,慢慢来。支持你!
学 问
Posted: 2011-06-05 21:55 | 26 楼
魏程林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69
威望: 269 点
金钱: 2690 RMB
注册时间:2010-03-18
最后登录:2013-11-10

 

从德国古典哲学思辨的云端转到阅读具有深厚经验主义传统的英美功用主义法学读本,自觉诸多不适应。总嫌英美太菲薄,哪知自身有偏见。只需躬身田里行,经验思辨共绚烂。

5月读书已发上,请各位指导批评。
学 问
Posted: 2011-06-10 13:36 | 27 楼
魏程林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69
威望: 269 点
金钱: 2690 RMB
注册时间:2010-03-18
最后登录:2013-11-10

 

这个月开始转向阅读社会学,目前感觉还不够明显。

社会分工后,面临失范的社会,涂尔干进行了社会的道德伦理建构。涂尔干的时代任务是奠定法国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所以涂尔干的理论著作处处彰显社会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可谓是“社会学主义”。在《社会学的方法准则》里涂尔干进行了自己的方法原则总结,为确立社会学的独立研究地位进行方法论证。

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经济生产方式的规律,以敏锐的洞察力将繁琐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逻辑贯联,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人类的历史文化战争、殖民地、国家教育文化等等。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尺度。劳动是最终财富,金银、货币不过是交换中的符号代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假设人性利己,斯密开篇就说分工造成了社会的进步,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剩余,人与人之间产生物品交换,交换是人的本性,那么这里面蕴含的就说个人利己本性和理性算计本性。斯密倡导贸易自由,市场经济,抨击行业垄断,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的增加,人类财富就会增加。殖民地只是西方人心目中的理想帝国,一直在计划中,不放弃殖民地只是为了维持垄断贸易,这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损害的却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接续斯密的分工论,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主要是以法律作为衡量社会的标准把社会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机械团结对应压制性法律,有机团结却有恢复性法律。机械团结是落后社会的社会组织模式,靠宗教、宗族等严密组织来凝聚团结力量;而有机团结是先进社会的社会组织模式,只有分工充分发展的社会才有有机团结。机械团结强调共性忽视个性,以遏制个性为任务;而有机团结却充分发展个性。在分析了两种社会的特征之后,接着分析了社会分工的原因,最后描写了社会分工的病态,即失范的社会。工业革命促使人类分工进步,但也带来了社会的重组,失范的社会恰恰是涂尔干关注的重点。他接下来的作品中一直关注失范社会的道德重建,并且认为社会团体是重建的重要机构,行会、职业团体等等。《自杀论》即是作者研究失范社会的重要典型。在《社会分工论》中,作者观点模糊,论述逻辑混乱,忽左忽右,前后矛盾较多,而且其中诸多观点预测等都是值得商榷。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唯理论和经验论、个人主义和本质主义之间摇摆和思维的阵痛。

《原始分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作者对自己在社会分工论中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作者描述了人类原始宗教的基本观念和形式,主要从社会团结角度进行考察论述,论述精彩,分析鞭辟入里,强调宗教对社会团结的积极作用,不仅是一本宗教学研究著作而且是一本对社会组织建设非常具有教益的经典著作。在作者后来的论著和论文中,作者以高尚的道德理想致力于社会团结研究,《道德教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即是其成果。而涂尔干另外一本经典著作《教育思想的演进》论述更是精彩,是教育学领域的重要经典,也是以社会学视角进行研究其他学科的重要典范。

本月读书感觉最经典的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和《国富论》两本书。
学 问
Posted: 2011-10-02 22:15 | 28 楼
魏程林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69
威望: 269 点
金钱: 2690 RMB
注册时间:2010-03-18
最后登录:2013-11-10

 

黄宗智的三本法制史作品非常值得一读,方法有力、观点新颖、分析到位,回答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能够从死得材料中分析出如此的结论,我想没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现实关照是不可能的。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黄宗智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 黄宗智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过去与未来: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黄宗智著 法律出版社

中国法律在近百年来经历了三次革命。 第一次是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在列强的强逼下为了维护主权而大规模移植西方法律,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法律。第二次则是在现代革命运动中,从解放时期到毛泽东时代,既否定了国民党引进的法律,也再次否定了传统法律;前者被认作“资本阶级”法律,后者则被认为“封建主义”法律。第三次是改革时期,再次全盘引进西方法律,既抛弃了毛泽东时代的现代革命法律传统,也再次否定了中国传统法律;现代化被等同于西方化,中国传统被等同于不能适应现代化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前现代或者非现代。中国法律在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的纠葛之中实践前行。

建立一个公平的现代社会是法学的目标。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处于一个从传统向现代,从农业向工业转变走向民主国家的重要时期。任何一个时代,法律的任务都是维护时代的公平秩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是法学界同仁共同的追问。这个问题我想很难从书斋里和书本逻辑中找到答案,而应该去关注我国法律实践的历史和现状,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现实,中国民众的意识以及当今中国理论界的理论发展,我们从大量的历史和现实材料中就可以看到未来。
中国法律不可能走完全西化的道路,也不可能走固守传统的道路,而是各种理论相互碰撞、交融,本土和移植相互纠错,在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实践出来的一条道路。
学 问
Posted: 2011-10-02 22:19 | 29 楼
«12 3 45» Pages: ( 3/5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30790(s) query 5, Time now is:03-29 16:12,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